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唯美文案 >

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优选35句

2024-04-14 22:13唯美文案人已围观

简介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 1、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,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。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,通常台上放置干柴,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——通过山峰

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

1、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,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。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,通常台上放置干柴,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——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;古有周幽王为褒姒一笑,博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天下,导致周朝衰败的典故。

2、千里家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”的典故源于张英。

3、汉武帝的时候,汉朝的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,但他却被匈奴单于扣押,还把他给流放到了北海无人区去放羊。十多年后,汉昭帝继位,汉朝和匈奴和好,还结为姻亲。后来汉朝派使节出使匈奴,要求将苏武放回,但单于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。但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也被扣留的汉朝使臣,让人告诉单于: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,射到一只大雁,雁足绑着一封信,上面说苏武没有死,而是在一个大泽中。随后,汉使便将此话原本告知单于。单于听后,非常惊奇,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放苏武回去了。

4、邮驿驿传是从早期的声光通信和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。中国的邮驿源远流长。原始社会出现了以物示意的通信,奴隶社会发展为早期的声光通信和邮传,到封建社会时,中国的邮驿在世界上已居于前列。中国古代设立的以传递公文﹑接待过往官员为主的官方交通通信组织。有时也运输官府所需少量物品。

5、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

6、从此之后,"鸿雁传书"的故事就一直流传了下来!后来鸿雁传书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。因此,以鸿雁来指代书信。

7、有关“鸿雁传说”,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故事: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,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矢志不移。有一天,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,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,勾起他对丈夫的思念。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,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,可是荒郊野外哪里去寻笔墨?情急之下,她便撕下罗裙,咬破指尖,用鲜血写下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聚的家书,让鸿雁捎去。因此,“鸿雁传书”便成了千古佳话。

8、上言加餐饭,下言长相忆。

9、出处古乐府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.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.”

10、入门各自媚,谁肯相为言。

11、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,匈奴单于对苏武带来的礼物并不感兴趣,却听从小人挑唆,将苏武等人扣押了起来,单于将苏武送到被海边上去牧羊。

12、长跪读素书,书中竟何如?

13、他乡各异县,展转不可见。

14、“鸿雁传书”是中国古老的传说,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。古人便通过候鸟沟通信息,传递书信。《汉书苏武传》记载,汉武帝天汉元年(公元前100年),汉朝使节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(匈奴君主)扣留,他不辱使命,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(今天的贝加尔湖)牧羊。19年后,汉昭帝继位,汉奴修好,结为姻亲。汉朝使节来匈,要求放苏武回去,但单于不肯,却又说不出口,便谎称他已经死去。后来,汉昭帝又派使节出使匈奴,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节常惠,通过禁卒的帮助,秘密会见了汉使,把苏武被流放的情况告诉了汉使,并让汉使对单于讲:“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,射到一只大雁,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,上面写着苏武在一个大泽中”。汉使听后非常高兴,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问单于。单于听后大为惊讶,再也无法抵赖,只好将苏武放回。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,而“鸿雁传书”亦被传为美谈。这只虚拟的大雁从此成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象征的雏形。

15、飞鸽传书与“鸿雁传书”是一个意思,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,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,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。古代通信不方便,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、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,驯化了鸽子,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。

16、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"仁义巷",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所在地。据说当年郭家邻居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,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,一来二去闹得不可开交直至上了公堂。

17、鸿雁是候鸟。鸿雁是书信的代称,后来才有信鸽出现。每年秋季南迁,一般人们会用鸿雁比喻传递书信的人。

18、雁足传书:苏武被困匈奴多年,单于诡称苏武已死。后来汉使探知实情,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,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,云在某泽中。单于不得已,交还武等九人。后遂以“雁足传书”指大雁能传递书信。

19、鱼传尺素: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,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,于是,就形成了“鱼传尺素”这句成语。“鱼传尺素”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。

20、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

21、鱼传尺素。尺素:古代用绢帛书写,通常长一尺,因此称书信.指传递书信.

22、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,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、名门望族,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。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。

23、来传递书信的典故,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《饮马长城窟行》的乐府诗集里,说的是离别的亲人之间书信往来以表达思念情感。《饮马长城窟行》全文:青青河边草,绵绵思远道。

24、成语鸿雁传书,源自于苏武牧羊这个历史故事。

25、雁足传书。系于雁足的书信.语出《汉书.苏武传》:"昭帝即位.数年,匈奴与汉和亲.汉求武等,匈奴诡言武死.后汉使复至匈奴,常惠请其守者与俱,得夜见汉使,具自陈道.教使者谓单于,言天子射上林中,得雁,足有系帛书,言武等在某泽中.使者大喜,如惠语以让单于.单于视左右而惊,谢汉使曰:'武等实在.'"唐权德舆《寄李衡州》诗:"主人千骑东方远,唯望衡阳雁足书."相传元郝经亦有雁足传书事.中统年间,郝经以宣慰副使使宋,被扣于真州,十六年不还.经畜一雁,甚驯.一日经书诗于尺帛曰:"露冷风高恣所如,归期回首是春初,上林天子援弓缴,穷海累臣有帛书."系雁足而纵之.雁为猎者所获,献之元主,元主恻然,遂向南进军,越二年,宋亡.见明张萱《疑耀》卷二.

26、"鸿雁传书"的历史故事,出自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。

27、但当郭家人满怀希望地打开书信时,不想上面竟然是这样几行诗句:"千里捎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,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"

28、急脚递中国宋代创制的一种传送公文的驿传。由军兴所需而置。这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是:由御前直接发下,不经枢密院或门下省,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续,又可保守机密,沿途接力传送,昼夜不停,而且不入递铺交接,减少了在递铺的停留时间。

29、枯桑知天风,海水知天寒。

30、远道不可思,宿昔梦见之。梦见在我旁,忽觉在他乡。

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

31、郭家人明白道理后立刻停止了诉讼并且甘愿让地三尺。而邻家得知此事后也十分懊悔自己当初的行为,他们也立即将院墙后移。就这样你退我让,原先院墙所在的地方竟然变成了一条宽可行人的巷子。

32、清代康熙年间,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,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,时间又久远,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。

33、羽檄古代军事文书,插鸟羽以示紧急,必须迅速传递。“檄”多在上下级、平级之间互相通用。而传递军情一般都写在“檄”上,如果在其上插雉羽,则表示万分危急,欲其急行如飞,称之为“羽书”或“羽檄”。

34、地方官畏惧双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,于是两家继续争执。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回票郭朴,郭朴即刻回书一封。

35、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: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"张家人豁然开朗,退让了三尺。吴家见状深受感动,也让出三尺,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。

Tags:

很赞哦!

随机图文

标签云